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國家植物園曾佑派博士的論文——《中國黃芩屬(唇形科)的分類學研究:來自廣東西南部的兩個新物種》,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正式發表,標志著發現于陽春石灰巖的白毛黃芩、陽春黃芩兩個地球上的植物新種正式獲得國際承認。
白毛黃芩、陽春黃芩這兩個新物種均為唇形科黃芩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此前多被誤鑒定為兩廣黃芩或南粵黃芩。2022年至2023年間,陽江植物愛好者陳國棣陪同廣東省農科院環藝所徐曄春研究員在陽春石灰巖進行植物調研時,拍攝到正值花期的幾個黃芩屬植物個體。“覺得與已知的黃芩屬物種有差異。”陳國棣、徐曄春隨即將這些發現請教于曾佑派博士。
基于這一線索,曾佑派博士多次到陽春實地考察并采樣分析,經科學的形態對比分析,并進行分子測序,最終確認這些獨特個體代表了兩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其中,采集自陽春市春灣鎮石灰巖的個體被命名為陽春黃芩(拉丁名:Scutellaria yangchunensis),而來自陽春崆峒巖的個體則被命名為白毛黃芩(拉丁名:Scutellaria albovillosa)。
此次發現再次凸顯了陽江地區在植物多樣性研究領域的獨特地位和極高價值。“歷史上在陽江主要是陽春發現的植物新種就有80種之多,這一數據,在廣東省內實屬罕見,其中不少種類比如陽春秋海棠還是本地特有植物。”陳國棣指出,得益于地方政府強有力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陽江生態本底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維護,近年來,陽江川苔草、陽春紫薇、陽春蜘蛛抱蛋等眾多新物種不斷涌現。“依托良好的生態基礎,相信未來陽江將會有更多的植物新種被發現。”陳國棣說。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