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為期三天的南海(陽江)開漁季活動在萬眾矚目中落下帷幕。當最后一縷霞光為海陵島鍍上金邊,碼頭邊仍回蕩著游客的歡笑與漁民的談笑聲。這是歷屆開漁季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海,不僅承載著漁民對豐收的期盼,更彰顯著陽江向海圖強的雄心。
這場延續20余年的海洋文化盛會,已從最初的漁民傳統祈福儀式,蛻變為拉動區域發展的“藍色引擎”。從規模空前的出海盛況到文旅融合的消費熱潮,從生態養護的持續深化到產業升級的強勁動能,本屆開漁季以“新”為鑰,解鎖著海洋經濟與文化傳承的無限可能。
千帆競發創紀錄 文旅盛宴聚人氣
8月16日清晨,海陵島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蘇醒。從閘坡漁港到十里銀灘,從老街小巷到漁村民宿,涌動的人潮如漲潮的海水般漫過街巷。上千名攝影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占據最佳拍攝位置;游客們踮著腳尖,翹首以盼望向海面——所有人都在等著那聲汽笛。
當開漁令響起,全市3400艘漁船列陣而出,桅桿上的彩旗迎風招展,白浪在船尾織成銀帶。這是陽江開漁季史上最大規模的出海,千帆競發的壯闊,成了鮮活的城市名片。
傳統煥發新生。開漁前夕,一場原汁原味的疍家婚嫁活動在閘坡國家中心漁港精彩上演,接親隊伍披紅掛彩沿街巡游,咸水歌聲婉轉悠揚;古法祭海儀式上,老漁民們身著傳統服飾,用古老的陽江漁歌調吟誦祭文,傳遞著對海洋的敬畏與感恩。
開漁季期間,13項復合型文化活動像串起的珍珠,把三天時光填得滿滿當當,活動數量為歷年之最。沙灘音樂節上的搖滾樂震人心弦,世界級模特大賽雨中競風流,夜光風箏與絢爛煙花交相輝映,將海灣點綴得如夢如幻……這些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濱海體驗,吸引了海內外游客的目光。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陽江開漁季活動,場面太震撼了,讓人覺得不虛此行。”臺灣苗栗市市長余文忠表示,這座濱海小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來希望能帶更多臺灣同胞來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
文旅融合的“乘數效應”正持續釋放。數據顯示,8月15日至17日,海陵旅游人數1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億元。經過全面升級的開漁季,已將傳統生產活動轉化為綜合產值超15億元的文旅品牌,呈現“人氣旺、消費熱”的良好態勢,海鮮大排檔座無虛席,漁市電商直播間人氣爆棚,周邊民宿一房難求……
潮起潮落間,開漁季早已超越單純的漁民節日,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橋梁。這座橋,一頭系著千年的疍家船歌,一頭通向浩瀚的藍色未來。
生態養護筑根基 產業升級促轉型
開漁季熱鬧喧囂的背后,是“禁漁養海”的長遠智慧。
自1999年起,南海海域實行伏季休漁制度,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保障捕撈漁業可持續發展。這是一種“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智慧,也是“靠海吃飯”的漁民們與海洋之間的默契。
休漁期后舉辦盛大的開漁季,既承載著漁民對風調雨順、漁獲滿艙的美好愿景,更是現代漁業實力的展示。全市在冊海洋捕撈漁船3400多艘,普遍應用了海圖、探魚、全球衛星導航三合一先進助漁導航設備,昔日“看天吃飯”的辛勞,正被智能化裝備改寫。
“開漁季是陽江生態漁業發展的試驗田,也是陽江遞給世界的名片。”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梁小昌表示。
作為廣東的海洋大市,陽江海域面積1.19萬平方公里,擁有8319.87平方公里可開發海域、504.35公里海岸(島)線、122個海島和52公里可開發港口碼頭岸線。這片廣袤的蔚藍疆域,為海洋經濟的多元發展鋪就堅實的基石。
如今,陽江現代漁業進入跨越發展階段,“向海要糧”有了新“利器”。陽西青洲島漁風融合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是全國面積最大、全國首個漁風融合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海陵島一號”生態化海洋牧場創新園啟動,規劃建設總養殖水體約4.4萬立方米的半潛桁架式養殖平臺;深藍現代化海洋牧場試點項目從根本上改變海水養殖“看天吃飯”局面。2025年上半年,我市海水養殖產量達38.5萬噸,同比增長4.46%。
臨港工業發展一路高歌。近年來,我市大力打造千億級先進材料和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借此帶動海工裝備、數控機床和五金刀剪的產業集群,讓“陽江制造”沿著海岸線駛向全球市場。位于陽江濱海新區的“國際風電城”,現已集聚了30多家龍頭企業,形成了“世界風電看中國 海上風電看陽江”的業界共識。
從伏季休漁的生態守護,到智能裝備的漁業革新,再到臨港產業的集群發展,陽江在蔚藍疆域上寫下的,是“向海圖強”的生動注腳。
萬人共話海洋情 四海聯通展活力
經過多年探索,南海(陽江)開漁季活動突破了傳統節慶“政府搭臺、群眾看戲”的單一模式,轉為構建“品牌+商業+體驗”的三維矩陣,成為廣東省內引爆旅游熱點、撬動關聯消費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頂流”,更是一扇展示陽江獨特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的窗口。
當“向海而興、耕海牧漁”的海洋文化具象化為大氣磅礴的海洋文旅盛宴,近萬名游客和市民匯聚海陵島,共享匯聚海洋饋贈與人間煙火的“漁家大宴”。
“在這里,我可以看到漁家文化的淵源和發展歷程。”來自巴西的游客Agnes女士不僅目睹了千帆競發的盛況,還現場體驗了漁家婚嫁、漁家大宴、祭海典禮等民俗活動。
受到開漁季的“感召”,來自中國臺灣、云南、湖北以及廣東廣州、江門等地上千名攝影愛好者齊聚于此,用鏡頭捕捉精彩瞬間,記錄陽江獨特的海洋文化和漁家風情。
“對比十幾年前,如今的海陵島現代化氣息更濃。千帆齊發的場面極具視覺沖擊力,漁民臉上的笑容更令人動容,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創作素材!”來自廣州的攝影愛好者梁女士表示,她的團隊共有30多人到海陵島進行攝影創作。
中國臺灣的攝影同行則贊嘆:“本次活動規模遠超預期,漁家文化、山海風光題材取之不竭。三天時間完全拍不夠,有機會還會再來進行深度創作!”
本屆南海(陽江)開漁季活動得到了39家媒體單位共170名媒體記者的大力支持。強大的媒體陣容為開漁季活動提供了全方位深入宣傳推介,向世界遞出了一張嶄新的陽江海洋名片。
在開漁令發布活動現場,“陽江海鮮”區域公用品牌正式發布,并為首批“陽江海鮮”區域公用品牌商家授牌,推動陽江海鮮更好地走向全國、走進千家萬戶,進一步壯大陽江海洋漁業。
碧波浩蕩,風正帆懸。陽江正依托開漁季“以活動促產業,以產業興文旅”的澎湃之勢,向著蔚藍深處進發,著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