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斗魚色彩艷麗、品種優良,只要利用好電商這一平臺,一定能銷往全國!”城西街道第一埒村黨總支書記朱遠超常對村民這樣說。
在“百千萬工程”這場攻堅戰中,江城區的村黨組織書記正以“頭雁”之姿勇挑重擔,帶領著黨員干部奮戰在一線。從產業項目推進到人居環境整治,從民生實事落實到集體經濟發展,處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正以真抓實干奮力書寫著鄉村振興的“蝶變”新篇章,為江城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搭平臺、拓市場
勇當鄉村電商“先行者”
“農產品要想賣得遠、賣得好,電商就是最好的橋梁。我們已搭建起良好平臺,同時提供系統培訓,助力把本村特色產品銷往全國。”近日,在城西街道第一埒電商產業學院,朱遠超正為村民開展電商培訓。
捕捉到電商帶來的發展新機遇,朱遠超積極依托江城區(第一埒)農村電商人才實訓基地、第一埒電商創意園、第一埒電商產業學院等平臺,大力協調各方資源,從邀請專業講師授課,到手把手指導村民拍攝產品視頻、運營網店,全力推動村特色農業與電商深度融合,讓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駛向廣闊市場。去年以來,成功培訓了210多名學員,現在全村擁有500多家網店,200多家村民和企業投身電商行業。
去年第一埒村的斗魚產值突破了8000萬元,在抖音、淘寶、拼多多等個主流電商平臺均占有一席之地,村民的腰包也隨之鼓了起來,第一埒村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斗魚第一村”。
引技術、謀發展
打通興業強村“致富路”
“產業振興是鄉村致富的關鍵,我們得找到合適的好項目。”在謀劃鄉村產業發展時,埠場鎮那蓬村黨委書記關象飛則把目光投向了肉鴿和禾蟲養殖。
為了以科技賦能養殖,關象飛多方走訪調研,學習肉鴿養殖管理模式和銷售經驗,積極聯系專家現場指導,不斷突破技術難關,帶領村民實現那蓬肉鴿養殖基地年產值突破百萬元。同時積極尋找合作企業,引入廣東禾珍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整合350畝閑置地打造禾蟲養殖示范基地,進一步激活村集體增收新引擎。
“只有把技術學扎實,把模式摸清楚,才能帶著村民放心干。”在關象飛和村“兩委”干部的帶領下,目前那蓬村的兩個養殖基地都已初具規模,帶動了眾多村民就業增收,為村集體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那蓬村成為了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來更獲得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和美鄉村百佳范例”等榮譽稱號,2025年3月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治雜亂、優環境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人居環境整治是我們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做好這個工作必須時時抓,一刻也放松不得。”每天清晨七時,城東街道隨垌村黨總支書記李偉星就開始在村開展衛生巡邏工作。巡邏中,他目光敏銳,不放過任何一個衛生死角,發現問題立即協調處理,力求讓村莊環境保持干凈整潔。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李偉星帶領村“兩委”干部、黨員志愿者、村民代表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齊心協力對村內環境進行“地毯式”清理整治;通過多方籌措資金超百萬元,調動人員近7500人次、機械設備400多臺次,高效完成“三線整治”89處,拆除舊屋200余間。針對拆除產生的大量磚瓦建材,李偉星提出“變廢為寶”,與村民攜手將廢棄磚頭砌成63個小花園、小菜園,既美化環境,又為村民提供休閑好去處,隨垌村由之前的“臟亂差”蝶變為“潔凈美”,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這些村黨組織書記正是江城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一個個縮影。江城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勵全體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奮力爭先,為扎實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貢獻力量。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