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在平時,用在戰時。我市各地把民兵預備役力量下沉到村和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形成凝聚力、戰斗力。7月19日下午2時30分,我市防風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后,陽東區人武部就開始集結民兵應急隊伍防御臺風。一小時內,11個鄉鎮的民兵應急排共有261人積極響應號召,隨時準備投入救援。
陽東區人武部參謀黎華基介紹,區民兵隊伍曾多次參與滅山火、抗臺風等救援任務。區民兵應急連120人積極備勤,陽東共有381名民兵下沉村和社區一線,全力防御臺風“韋帕”。
陽東區11個鄉鎮編組民兵應急排各有30人,合計330人。每年,陽東區人武部嚴格按照有關要求,組織民兵應急分隊開展沖鋒舟操作、割灌機操作、搜救落水人員等實戰化科目訓練,并進行考核。
阮永軍是廣東省“三防工作先進個人”,1999年從部隊退伍后,在陽東區人武部工作至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骨干班長和教練員,他曾帶領民兵應急隊伍投身2022年臺風“暹芭”和“馬鞍”防御一線,在塘坪、東平等地成功轉移一批批受災群眾。他說:“一旦需召集民兵支援,每支民兵應急隊伍要求80%人員到崗待命。”
“此次響應號召的261名民兵克服種種困難、待命防風,其中有三成是黨員。”黎華基說,收到駐地黨委、政府一線應急救援任務,陽東區人武部需立即組織民兵應急隊伍收攏集結,兩個小時內完成整裝出發現場救援。
截至7月20日下午3時,陽東有60支救援隊伍近2000人,其中各鎮各單位救援隊伍及區民兵應急連40支約1500人,社會救援隊伍20支381人,24小時待命隨時做好應急救援準備。根據危險區域前置應急救援力量,分別在3個片區(南片區、北片區、中片區)、1個城中心片區和1個應急救援總部前置3個救援小組75人。全區儲備編織袋、沖鋒舟、橡皮艇、抽水泵、救援車、應急搶險移動工作燈、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汛搶險物資,隨時投入搶險救援使用。
7月20日,陽東區印發做好臺風防御工作相關通知。陽東區委書記李坤表示,依托“黨建網格+”工作機制,陽東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迅速動員全區黨員干部和志愿者5000余人,投身防災救災一線。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