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陽春,百里畫廊。”
414.91萬畝森林和391.05萬畝林業用地讓陽春大地不僅綠意盎然,而且蘊藏著綠色發展的無限潛力。68.49%的森林覆蓋率成為陽春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潛力,讓綠美既成為生態的底色,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底色。
今年以來,陽春市深入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全面推進各項綠化工作,打造四季常綠、時節花開的鄉村美景,不斷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路徑,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雙受益的發展道路,實現鄉村產業與綠美生態互融互促。
穩步推進縣鎮村綠化
打造四季常綠鄉村景觀
如何通過植綠將鄉鎮變美?來到春灣鎮,或許能找到答案。
在春灣鎮通天蠟燭濕地公園,通過連橋、棧道、小路編織起2.2公里的環五湖綠道;在閑置空置地和湖邊種植美人蕉、三角梅、大葉油草,打造四季常綠、時節花開的景觀式公園……
“生態優先、功能復合、景觀優美”,春灣鎮因地制宜,通過“線下+線上”發出綠美倡議書15000份,募集社會資金29萬元,認種苗木2947棵,組織志愿植樹活動22場次,打造綠美生態板塊12個,實現鄉村文旅與綠美生態互融互促。
石望鎮則高標準建設碧湖生態公園二期工程,種植紫花風鈴等苗木1000余棵,在省道539線和產業大道沿線種植紅車木等3000余棵,增添城鄉綠美底色;馬水鎮完成了汕湛高速出入口及國道G325沿線9.8公里綠化提升,種植香樟約1200株;春城街道把鄉村綠化貫穿典型村提升全過程,在林田村村道種了8公里紫荊花……
“典型示范+全域提升”深化綠美建設、舉辦“我為家鄉種棵樹”認捐活動、“人大林”“工會林”等一批特色主題林生機盎然……今年以來,陽春市穩步推進縣鎮村綠化,不斷提升鄉村生態景觀,完成苗木種植約47.02萬株,其中村莊綠化23.03萬株,鄉村綠化美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義務植樹活動如火如荼,全民參與氛圍濃厚。在市鎮村三級聯動下,陽春市義務植樹活動蓬勃開展,累計舉行植樹活動879場次。陽春市直機關各黨組織開展植樹主題黨日活動94次,營造了“人大代表林”“政協同心林”“青年林”“巾幗林”等各類主題林30個,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植樹造林的熱情,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加強珍稀植物保護
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路徑
“豬血木就是我們村的寶貝。”近日,在八甲鎮澄垌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劍輝帶領記者來到500多年樹齡的豬血木旁,自豪地介紹起來:“這棵豬血木守護著村莊,村民也時刻守護著它。”3月12日,豬血木正式入駐綠美廣東物種展示園,進一步提升了豬血木的保護和宣傳力度。
豬血木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瀕危植物,在2021年9月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我國現存的豬血木僅分布在陽春市八甲鎮、三甲鎮。為挽救這一瀕危植物,一代代科研人員和林業工作者開展搶救保護、研究利用等工作,實現了豬血木人工繁育。
今年,豬血木保護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陽春市“珍稀植物豬血木進校園”項目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鄉村綠色發展先鋒行動”優秀案例,作為《八甲豬血木生態文化圖騰》非遺傳承群體,八甲中學師生通過當地農業生產生活及傳統習俗,把美麗鄉村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村莊之中,使課程走向教室之外。
除了豬血木保護利用外,今年3月,陽春市還成功舉辦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回歸活動,對巴戟天、中華桫欏、筆筒樹、桫欏、石碌含笑5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開展野外重建和保育回歸工作,為珍稀瀕危植物的繁衍和生態系統的恢復作出了積極貢獻,有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在物種保護領域取得實效。
“今年5月,陽春市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東湖綜合示范點再次發現珍稀野生植物無葉美冠蘭。”陽春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張景冠介紹,這一發現不僅印證了陽春市東湖森林公園生態環境的優越,更彰顯了當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顯著成效。陽春市將繼續秉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探索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路徑,積極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進程。
以綠美促發展
經濟生態雙受益
“我們希望以雞籠頂的生態資源,帶動村莊發展。”雙滘鎮七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桂海十分感謝雞籠頂的山山水水,讓村莊走出了一條經濟生態雙受益的道路,其中七星村的半日閑山舍民宿就是這條道路的探索方式之一。
半日閑山舍民宿坐落于雞籠頂山腳下的溪水邊。山舍把自然山水引進小院,營造一屋一主題,每座木屋都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正因為“近水樓臺先得‘山’”,半日閑山舍民宿成為游客爬雞籠頂的“中轉站”“休閑站”,一到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成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的重要途徑。
在半日閑山舍民宿的帶動下,七星村委會豐安自然村村民利用自家農房,陸續發展起了民宿、農家樂等旅游產業,向路過的游客賣起了自家的“山貨”。這個“陽春市最美森林鄉村”在保護好雞籠頂森林資源的同時,蹚出了一條帶動村民增收的好路子。
綠美資源與農文旅體的融合發展,讓好山好水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引擎”。每年的雞籠頂越野賽,以最美賽道為亮點、體育賽事為媒,“攪熱”本地旅游市場,已成為陽春最有影響力的城市IP之一,塑造城市形象、加速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跑出了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加速度”。
除了以鄉村美景促農文旅體發展外,陽春市各地還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雙滘鎮全力推進油茶種植,以獎補形式扶持麻竹筍產業,建立100多畝苗圃場、打造200畝示范基地;石望鎮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新種香水檸檬約350畝;春砂仁、夏威夷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省第一,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同時,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讓綠美成為發展的底色。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