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甲骨文像彎彎的月牙,經過歲月演變,成了如今的‘月’字,保留了月亮的形狀特點。”近日,在陽西縣新墟鎮中心小學的國學課堂上,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守住星光國學教育實踐團”的隊員正生動解析漢字演變,近30雙眼睛凝神望著“老師”,專心聽講。
漠陽江畔的盛夏熱浪中,比天氣更熾熱的是青年學子投身鄉村的實踐熱情。今年以來,326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走進我市“做真題、解難題、辦實事”,圍繞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鄉村教育等多個領域開展社會實踐服務。
奔赴基層一線 結對破解難題
“特色產業如何蓬勃發展?農產品怎樣飄香遠方?鄉村文化怎樣被更多人了解?”這些現實問題既是鄉村發展的瓶頸,更折射出破題突圍的迫切需求。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的深入實踐,為破解難題注入“青春動能”。
在陽春市圭崗鎮,茶產業面臨傳統工藝傳承斷層、文旅資源分散、品牌影響力弱等挑戰。東莞城市學院智匯鄉村青春領航突擊隊帶“技”下鄉,深入大河茶場挖掘“茶旅”資源。他們開發“智能圭崗游”小程序,整合茶文旅精品線路指引、景點介紹、體驗攻略等功能;還拍攝宣傳視頻,在多平臺推廣圭崗茶場文旅魅力。
這是“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深入基層、破題解題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團陽江市委深入實施2025年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聯系326支突擊隊主動對接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和團省委,開展農文旅產業調研、鄉村規劃、科技創新等實踐活動,實現全市鎮街全覆蓋。
為確保行動落地見效,團陽江市委組織縣區團委、高校團委等專題研究,多次部署、定期調度突擊隊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已精準結對474個項目,超5200名青年大學生開展農文旅產業調研、鄉村規劃、科技創新等實踐活動,實現全市鎮街全覆蓋。
“我們通過‘百千萬校地通’平臺和團委取得聯系,了解到陽西塘口有文創類相關需求,正好與我們的興趣一致,便展開對接。”廣東海洋大學“古韻新創”團隊隊長羅帥說。實踐期間,當地團委和村干部積極協助,帶他們了解鄉村特色,協調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讓隊員能安心實踐。
自2023年啟動以來,該行動在我市接力奮斗見成效。去年,全市8個項目、12個案例入選省級品牌項目和典型案例。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在陽江共青團牽線下,奔赴農村大課堂、走進田間地頭,在鄉村揮灑汗水、發光發熱。
發揮專業優勢 實踐形式多樣
青年學子深入鎮村,主動把握基層發展形勢,結合專業優勢及個人特長,活躍在田間地頭、村舍課堂、綠水青山間。他們以實干回應時代召喚,用實際行動證明:鄉村振興的答卷上,青年力量不可或缺。
連日來,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暑氣蒸騰。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蠔事發生”實踐團的大學生們通過實地調研、拍攝宣傳、IP打造、直播帶貨等方式,探尋程村蠔產業發展好故事,用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
“隊員們都有從事宣傳方面的實踐經驗,在繼承往屆團隊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還做了不少新嘗試,盡力作出更多貢獻。”隊長雷穎詩介紹。為拓寬程村蠔銷售渠道,團隊化身“蠔文化推介官”,攜手陽西縣程村金質原生態蠔業有限公司直播帶貨,短短兩小時實現銷售額近千元,觀看人數超1000人次。不僅如此,團隊還為當地蠔農、村民和青年干部講解如何用新潮的AI技術創作短視頻和文案,幫助他們掌握宣傳新方法。
青年實踐不僅助力產業振興,還讓鄉鎮孩子在美育中感受文化魅力。“我們不僅教授《論語》《詩經》《唐詩三百首》等經典,更引導孩子們通過劇本創作、主題繪畫等方式,在國學課程與特色活動課中領悟傳統文化精髓,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且有意義的假期。”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守住星光”國學教育實踐團隊長張立婷說。
在陽西縣上洋鎮,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農愿隊”的“小專家”們走進西瓜田采集土壤樣本,測定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幫助農民更好地了解土壤信息。在江城區城東街道,湛江科技學院“無盡夏實踐團”的隊員手執畫筆為墻繪上色,描繪鄉村振興新風貌的生動畫卷……
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美育進鄉平衡教育資源、墻繪創作勾勒美麗鄉村……諸如此類的生動實踐不斷在漠陽大地上演,大學生們大展身手,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賦能發展思路 實干錘煉成長
當青春智慧遇見鄉土沃野,一場“雙向奔赴”正在發生——青年以專業力量激活鄉村新動能,鄉村以廣闊天地錘煉青年真本領。
國風“塘口”字藝線條在不同文創產品上舒展,流動的藍色塊形成視覺沖擊,“我們希望游客可以帶走‘塘口的藍調’。”羅帥說。深入走訪陽西縣塘口鎮多個村落后,廣東海洋大學“古韻新創團隊”巧妙地把特色農作物和紅色建筑轉化成文創設計。
“團隊成員多來自外地,他們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借助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能有效帶動本地農文旅發展。”團塘口鎮委掛職副書記徐觀杰介紹,隊伍的成果也將為地方文旅品牌建設、政企決策等提供新思路,更有機會轉化落地。
在實踐中收獲成長,是每個參與其中的青年學子的共同感受。深入基層一線,青年學子在丈量村居巷陌間體悟風土人情,在聆聽民生脈動中讀懂發展需求,更在躬身實踐中增長了才干。
走訪調研中,雷穎詩和隊員們對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切身感受到蠔農勞作的艱辛,“實踐中不僅掌握了新技能,更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令他們難忘的是,他們曾偶遇一位外國游客由衷稱贊:“這里的鄉村比想象中更美麗、更有活力!”
“老師們上課很細致,我在這里學習很開心!”五年級學生王帝文的話,道出了鄉鎮孩子們的心聲。三尺講臺上,張立婷和隊員們通過教學實踐,與鄉鎮孩子的關系愈發親近,不僅了解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自身的抗壓能力與應變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團陽江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深化突擊隊行動,進一步搭建平臺鏈接資源,提升項目實施成效,推動項目成果轉化落地,把基層所需作為青年所為的出發點,推動高校的智力優勢轉化為基層發展的內生動力,為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貢獻青年力量。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